已經有好久沒有在電腦前打開 Tizzy Bac 的音樂
讓我懷念那個曾經自己一人聽著音樂哼著旋律的日子

又過了為期兩周的腦外科見習
和先前的骨科有很大的不同
腦外的日子顯然落寞許多
不再有微笑的面容和歡愉的氣氛
我們看見的是一些 不能呼吸 不能說話 無法動彈 活在潛水鐘裡的病人
兩個星期的腦外 我所想到的
都是電影"潛水鐘與蝴蝶"

這裡的情緒太沉重
即使醫生辦公室裡每天都有病患送來的楊梅可以吃
但走進病房 依舊讓自己不得不糾結起來
印象最深刻的 我想就是那位CCF病人吧
我想我永遠都會記得
那天醫生護士們圍在病床前 她緊握護士長的手
眼淚都要流出來 希望保住他左眼的那一幕
我想在場的每個人心裡也都掉淚了

也許做為一個醫者 學會平靜的看待一切 是絕對必要的

當然最後這個農村來的婦人保住了她的左眼
但他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我會說 在腦外的日子 是一種深刻的體驗
即便參予手術的機會不多 (因為該死的理論課吃掉我大半時間)
但秉著"所見及所得"的道理 其實學到更多的是
站在家屬的面前 冷靜的告訴他病情的嚴重 是需要勇氣的

很快的 兩個星期結束在顱咽管瘤病人的手術房
看著顯微鏡下不斷從腫瘤湧出的滲血
只能無奈的什麼也做不了
我想腦外科的壓力 就是如此吧

當一切從頭到尾都小心翼翼的切開頭皮 鑽開頭骨 切開硬膜 軟膜和蛛網膜
再輕輕的撥開大腦顳葉和額葉
緊緊壓在視神經交叉上面的腫瘤 我們真的束手無策
人生就是很奇怪
妳不會知道究竟腦裡的腫瘤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長大
而且剛好長在這麼一個危險的地方
又剛好把你的視神經給壓住 讓妳的視野受限
把你的腦下垂體擠壓 讓妳的內分泌紊亂
最後又很可惡的 這個腫瘤長滿了血管
讓我們不能心安的把腫瘤給切下

雖說醫病是為了救人
但或許 有的時候 不去醫治的疾病 也會是最好的救治

最後
這個星期報告的中班病例討論
同學們反應都很熱烈 給了我很大的信心和動力
很謝謝骨科的老師

走這條路 需要的不是過人的聰明才智
我想 一股永遠不被澆熄的熱誠才是最關鍵的吧!!

繼續面對下一個喘息 加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y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