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從病理教室趕回來,因為考試的關係,我足足花了一個多星期時間在翻看這些無俚頭的切片和大體,
我把各論的課本依照學科一一做上書籤標示,把每ㄧ頁會考的重點都替他著上螢光筆的記號,
更別提實驗手冊上面記得密密麻麻的詳盡筆記,自認為認真有嘉,因為我花了很多時間。

來到考試當天,我才驚覺,其實我一點都不認真,更精確的說我是澈底的再打混,和我的中國同學們比起來,
我就好像一隻隨性沾密的蝴蝶,東踩踩西踏踏,卻怎嚜也沒踏進那最甜蜜蜜最重要的花香,
他們可以自己畫一整本的彩色解剖圖,寫出滿滿一張的樹枝狀筆記,ㄧ本本快翻爛的各論課本,
在我看來,要比認真,這些中國同學都已經比我認真上好幾倍了。

然而唸書不單靠認真即可,在準備形態學實驗的過程我發現,
圖像的刻印比起文字更來的重要,尤其對於ㄧ個醫學生,更是如此,
記得以前第一次聽到"跑檯"這個名詞,
是小時後聽侯文永的有聲書,在生命轉彎的地方。
那時候還只有卡帶,他說考解剖的時候全場只聽到叮...叮...叮...的鈴聲,你有40秒的時間,
ㄧ個台子上就放了ㄧ條血管、ㄧ塊骨頭或者幾條肌肉,考題就是要你答出這叫什麼名字。
那時候覺得太誇張了~不實際!!
但不知不覺現在的我就同樣要去面對這40秒。
而且一點也不誇張,還必須能習以為常,因為ㄧ樣的考試還有三次。

這麼多複雜又奇怪的人體器官組織,絕非文字就可以形容貼切的,認真做筆記也會有不足的地方,
所以要能學會辨識影像的能力,病理老師告訴我,當病理醫生在診斷切片的時候,
是用圖像在做思考,不是文字,
他們翻動腦袋中的圖畫冊,去比對眼晴顯微鏡下的切片作觀察,
這不像背書,可以每一個字都吃進去,不斷的反嚼回味,再回誦,
圖像思考需要的是敏感力,
學習他長什麼樣子,摸起來的感覺,而不是,他是什麼樣子,該用哪個形容詞去描述, 
就像我們記憶自己爸爸媽媽的臉,記憶親密愛人的笑容ㄧ樣,
我們可以說爸爸長的很高,愛人的笑容很甜,
但究竟有多高?有多甜?
我想只有印記在腦海中的我們才最能知道吧!!
因為這些影像ㄧ但記住就很難再忘記了。。。。唸書也ㄧ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y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